一、技术释放中
1. 机器人爆发前夜:2025年被定义为“商业化”,特斯拉Optimus、华为“盘古”、等加速量产,全球出货量预计突破2万台。2030年市场规模或达12-16万亿元,技术奇点临近。
2. AI大模型赋能:生成式AI(如英伟达GR00T N1开源模型)推动机器人从“功能模仿”转向“价值创造”。国产机器人通过大模型提升任务成功率32%,动态交互能力突破。
3. 出海新机遇:国产协作机器人凭借性价比优势,2024年出口占比达24.57%,海外市场利润更高,2025年出口增速预计超30%。
二、内卷与竞争加剧
1. 价格战困局:协作机器人国产份额超90%,但陷入“增量不增收”陷阱,毛利率持续下滑;工业机器人领域,ABB等外资通过本土化降价挤压国产利润。
2. 资本过热风险:具身智能融资额同比暴增,但部分企业商业化能力不足,泡沫风险初显。
三、一体化核心
1. 硬件国产化加速: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进程显著:
2. 减速器:绿的谐波国产化率提升,谐波减速器成本降低。
3. 伺服电机:力矩电机价格较进口低50%。
4. 传感器:六维力传感器,是消费级普及瓶颈。